案例描述
一、规划编制背景
随着老城区旧城改造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地进一步的的集约化。为了给城镇居民创造出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规划设计该方案。沾益县工人文化宫用地闲置,用地规模和地理位置较优越,能够较好的处理市政供水配套设施建设、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商业购物便捷和互惠三者的协调关系,实现三赢的理想局面。
二、拟建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星火路南侧,320国道与南盘江交叉口西北角,规划总面积10214.32平方米。基地内现有工人文化宫一座,共三层,为未使用建筑,西北角有零星临时性建筑和木材堆场。场地平整,有一条人工沟渠,为当时工人文化宫景观小品。项目用地北侧为2—3层的民房,西侧为城市支路,南侧为农业局用地以及新建居住区,楼层为多层,东侧紧邻南盘江。
三、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1. 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从便民、利民的原则出发,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安逸舒适的居住场所和方便便捷的购物场所。
2. 统筹布局:根据沾益县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市政配套用房和商业居住用房布局,尽最大可能满足环境最优化,景观均好化,服务最大化。
四、规划设计
1、功能分区
结合基地现有条件和市政相关要求,规划将该地块共分为两大功能区和一个辅助配套区:
A. 商住区:位于场地西面(原工人文化宫西东侧空地)设计一座商住综合体,底层两层商业裙房,总面积19849.14平方米,裙房以上为两栋一梯四户17层的点式住宅楼,商业裙房下设置地下停车场。
B. 居住区:位于原工人文化宫所在地,设置一幢L型居住楼,共十七层。居住区与商业区通过中心景观相衔接,南北向道路相通。
C. 辅助配套区:居住区和商住区之间设置一幢17层市政配套楼,主要功能为东风南路旧城改造人工湖给水设施用房,其中地上部分为办公,地下一层为引水泵房。
2、道路交通
规划场地西侧为城市次干道,是该项目用地的主出入口方向,场地内部结合南面商住区商业小广场和中心广场,设置一条宽6米的环形道路,有效解决商业区装卸货物的要求,同时满足消防和疏散要求。商业人车流主要从南侧道路进入,居住人车流从北侧道路进入,形成商住人车流分行,东侧设置居住区次要入口。南侧设置通往已建小区的道路,加强小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南侧小区与新建商业区的相互之间的互惠互利。商住楼北侧设置双车道地下车库入口,中心广场处设置单车道地下车库入口,地下车库总面积4668平方米,车位133个。
3、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两条景观轴线,从东侧入口,商住楼前条状商业小广场到中心花园延伸到滨河景观形成东向主要景观轴线,中心花园衔接南北向景观节点,形成南北向景观次轴线。各个景观绿地结合水系等小品以及步行道,构成景观小节点,既丰富居住区的视觉感受,又点缀了居住空间环境,达到景观均好性。
4、建筑风格
力求体现素雅、清新的现代风格,同时融入传统建筑的精炼元素及空间,使其具有新时代建筑的内涵和气质。充分考虑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把其抽象为现代建筑符号,运用到立面设计中,商业,居住,市政配套设施之间的结合,使各类建筑融为一体,有机衔接互补。
五、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共分为三部分,商住楼和居住楼部分:
1、 商住楼部分,采用两层框架结构设置商业裙房,地下层为车库,屋顶设置屋顶花园,商业入口设置在南侧,居住入口设置在北侧,居住部分为框架结构,一梯四户,共两栋17层。
2、 居住楼为17层的L型建筑,一梯两户式多类型户型组合,和位于西面的商住楼呼应衔接。
3、 商住楼和居住楼之间设置一栋17层市政配套楼,位于中心广场北侧,主要功能为东风南路旧城改造人工湖给水配套用房,地下一层为引水泵房,地面部分1-2层为市政配套辅助用房,3-17层为办公用房。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
规划用地面积 | ㎡ | 10214.32 | |
建筑基地面积 | ㎡ | 3573.03 | |
建筑总面积 | ㎡ | 45835.49 | |
其中 | 住宅建筑面积 | ㎡ | 33388.67 |
商业建筑面积 | ㎡ | 4948.14 | |
旧城改造配套用房建筑面积 | ㎡ | 7498.68 | |
地下车库建筑面积 | ㎡ | 4668 | |
停车位 | 个 | 155 | |
其中 | 地面停车位 | 个 | 22 |
地下停车位 | 个 | 133 | |
容积率 | - | 4.49 | |
建筑密度 | % | 34.98 | |
绿化率 | % | 26.8 |
案例展示
在线留言